談“?!憋L生 —— 2019學校文化品牌建設微論壇公益活動
學校文化構建與課程建設不僅是學?!皟群健卑l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教育質量能否不斷提升,可持續發展的生長點,因此一所學校的發展,學校文化構建與課程體系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主辦的“談‘?!L生---辦學過程中的學校文化構建與課程建設魅力”微論壇,將邀請你與省內外知名校長、著名專家共同分享學校文化與課程建設對辦好一所學校的成功經驗,領略學校文化與課程對一所名校形成所綻放出來的無窮魅力。
《教育部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通知 》發布以來,全國中小學校的學校文化建設受到教育行政部門和校長的高度重視,學校文化建設迅速進入到了一個專業化打造提升,高品質展現和應用的時期,但由于我國城鄉經濟和教育發展的不平衡,鄉村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水平與城鎮學校相比,仍然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從而影響了城鄉教育質量的均衡發展,為此湖湘學校文化研究中心決定以“專注學校文化,成就品牌教育”的教育情懷和社會擔當精
給幼兒一個充滿文化韻味的成長環境 —— 談談幼兒園園所文化設計那些事
幼兒園教育目前雖然沒有正式納入基礎教育階段,但它是幼兒接受正規、系統的啟蒙教育的開始。
校園架空層不僅是學校公共區域和教學區域的過渡性空間,也是師生日?;顒虞^多的區域之一,外來訪客必經之地。學校利用好這一空間區域,不僅能使它成為新型的育人場所,也能使之成為展示學校特色的獨特空間。
吳安春、王曉燕:習近平關于體育的重要論述——理論內涵及實踐特質
體育是民生之本,更是強國之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進一步將全面發展作為體育的核心目標,將全民健康上升為體育強國的國家戰略。
為科學教育找到精神原點!南湖之畔,一所紅船旁的小學這樣做 | 向科學進軍
小小紅船承載千鈞,播下了中國革命的火種,開啟了中國共產黨的跨世紀航程?!凹t船精神”是黨的先進性之源和革命精神之源。
改革從未止步,理念層出不窮,但誰都無法解釋清楚教育領域諸多焦慮的本質,就像站在一個燈火通明的教育廣場,卻迷失了方向。面向未來,到底應該為國家、社會培養怎樣的公民和人?
美國著名營銷學者菲利普·科特勒把品牌描述為一個更為復雜的符號,它表達了六層含義,即屬性、利益、價值、文化、個性和使用者。
新教育的彼岸是什么模樣?我想,彼岸是一群又一群長大的孩子, 從他們身上能清晰地看到:政治是有理想的, 財富是有汗水的, 科學是有人性的, 享樂是有道德的?!煊佬?/p>
在過去的十年里,建筑設計師們圍繞身體,社交,心理和情感健康方面的設計的集體意識不斷增強。建筑項目,從新的辦公大樓到教室和學生中心,涉及提高人的舒適度,鼓勵積極的行為,改善衛生,支持身心精神的方式,從而支持一個更健康的日常生活。
專家們認為,義務教育具有普及、免費和強制等特點,目前老百姓對學前教育的主要訴求是希望政府承擔更多責任,盡快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對學前教育是否應具強制性,或多長年限的學前教育應具強制性,各界還有不同看法,需進一步研究論證。
藍色大海有無窮奧秘!以學校文化帶動科學教育,這所學校有妙招 | 向科學進軍
浙江省金華市湖海塘小學以學校的海洋文化特色為起點,與國家海洋博物館展開館校共建,在“海洋”主題中生發出了科學教育資源……
帶鎖的飲水機,樹樁座位和越來越多的戶外教室:看看COVID-19如何改變學校
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和威斯康星州,學校的飲水機已經被上鎖或密封,以防止孩子們使用它們;在休斯敦,一些學生在家中和校園中的學生在臨時樂器上一起學習,以進行混合音樂課程;在加利福尼亞州圣拉斐爾的一所私立學校的學生正在用樹樁和干草堆創建的戶外教室里學習……而這些只是疫情改變學校的幾個例子。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對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作出一系列戰略部署。教育面貌正在發生格局性變化。
沒有科技館、博物館,鄉村學??茖W教育如何突圍?這所學校為學生建了一座“百草園” ……| 向科學進軍
相對于科學教育資源更加豐富的城市學校,鄉村學校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往往需要另辟蹊徑。
從“沒有圍墻的教室”,“兒童博物館”到“快閃學?!?,教育空間設計創新一直在路上
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對于“學校建筑”逐漸有了新的認識,它不再被僅僅當作裝載師生的“教育容器”,而是教學空間、知識展示空間、信息傳遞空間,同時還是情感交流的場所。
體育上升與“語數外”同等地位,學校體育館設計如何追上時代的步伐?
進入新時代,如果我們還將體育課視為一門可有可無的“副課”,那就“out”了?,F在的情況是,體育課越來越重要了。
近日,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強調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本期與您分享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于素梅在“體育課程一體化”背景下,對體育教育改革實有定位、價值、目標和保障的深度分析。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它彰顯新時代的靈魂,也是學?!皬娖饋怼钡木裨慈?、精神武器和精神脊梁?!靶聲r代學校文化重構”順應了新時代對教育“強起來”的要求。
行走于東西方不同的教室中,我們不禁要問:孩子們需要什么樣的教室文化?我們該如何建構和賦予教室文化以豐富內涵? 朱旭東教授從多重視角對教室文化的內涵進行了構建;探討促進教師專業意識變革和學生學習變革的教室文化的真正價值;提出了基于學校文化、教師自我知識形成、學科和學段、信息技術等教室文化構建的路徑。
9月15日,經合組織(OECD)發布《回到教育的未來:經合組織關于學校教育的四種圖景》報告。在該報告中,經合組織提出了四種未來學校教育圖景:①學校教育擴展;②教育外包;③學校作為學習中心;④無邊界學習。
廣義的學校文化設計是學校為培育和生成優秀的文化而進行的戰略性、整體性、系統性的設計,是用文化的思維和視角對學校進行的設計,更是對學校文化戰略的設計,是學校發展的頂層設計,是學校走向高品質的設計。
學校教育正在展開一場方興未艾的“場景革命”。校園從空間功能、空間技術、空間內容到學習組織,都在深度重構;師生們越來越多地走出教室,走出校園,來到博物館、美術館、大自然等場景中,用全然不同的“觸摸方式”進行學習。
北京十一學校李希貴推薦:如何重新定義學校設計?有這么幾個原則
當下,全球的環境正在不斷發生變化,無數的學校都在受到智能化的影響、智能技術裝備的沖擊,面對未來情境,需要重新定義學校邊界、深度賦能。
校門,經歷了時代的變遷,承載了歲月的洗禮,見證了文化的興盛,已不只是一道校園文化景觀,而是一所學校品牌形象和人文精神的象征,更成為了一代代校友心中難
學校作為育人場所, 其建筑本身的設計和裝飾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健康和校園的文化環境。所謂學校無小事,事事皆育人。因此,學校地面材料的選擇也是校園環境創設中不容忽視的重要部分。
教科文摘 | 陳偉權:STEM教育中,如何利用設計思維為學生賦能?
STEM不僅僅是STEM,它不僅僅是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本身,STEM是讓這個世界變得不同。
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說過:“熱愛勞動吧。沒有一種力量能像勞動,即集體、友愛、自由的勞動的力量那樣使人成為偉大和聰明的人?!?/p>
未來呼嘯而至。教育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變革也正在起勢。構建面向未來的新型學校因時而生,呼應著教育的大變革和培養時代新人的新需求。
在全球快速進入智能化時代的過程中,我國的“教育信息化”在推進程度上確實稱得上先行一步,而“人工智能+教育”作為教育信息化的升級版,也正引發教育界內外高度關注。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學前教育研究中心、教育科學出版社學前教育分社聯合北京市20多所幼兒園的83位老師,用兩天時間將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92本優質圖畫書錄制成故事音頻,奉獻給留守在家里的孩子們。
打造好孩子們成長的第二環境,細數那些正在發生的教室和學校建筑設計創新
學校是一個人成長的第二環境,因為學校是唯一一個在一個人人生的軌跡中,有過系統性教育的地方。通過在學校的學習,孩子們對知識更加的認可、敬畏,甚至喜歡。
勞動教育是發揮勞動的育人功能,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教育活動。近期,教育部印發了《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主要面向學校,重點針對勞動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問題,細化了有關要求。
深度好文:把“未來學?!焙汀盎ヂ摼W+教育”說清楚了 | 曹培杰
近年來,翻轉課堂、微課程、慕課等新的教育形式快速崛起,信息技術對學校教育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盎ヂ摼W+教育”的出現,孕育著一種全新的教育形態。
未來學校的植物生態環境要將植物、美育、自然課程、智能技術完美融合,讓校園里的每一株花草樹木都成為學校教育理念、課程實施的載體。
以培育理想、發展本領、歷練擔當作為勞動教育的目標,并充分發揮校園、田園、家園、社園四個場域的協同聯動作用,建構實施“四園聯動”勞動課程,才能幫助兒童在真動手、真感動、真創造中實現有溫度有故事的自然生長。
最好的教育不是西方的,也不是東方的,中西方討論問題時不能一開口就論“中方”或“西方”,而要形成“我們的學?!苯逃娜诤弦瞥爸形鳌敝?。
教育4.0全球框架:未來學校教育與模式轉變——世界經濟論壇《未來學校:為第四次工業革命定義新的教育模式》之報告解讀
把握第四次工業革命和教育4.0的內在聯系,達成教育4.0共識;利用新技術構建全新、動態的未來學校形態;構建創新創造、技術技能、人際交往和全球公民意識四維能力的人才培養體系;創新學習范式、教育場域、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加強學校與社會相關子系統的合作關系,提高教師的職業核心素質,加快融入教育4.0,邁向未來學校。
所有的設計,所有的生長都指向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學習動力的提升和學習效率的提高,并最終聚焦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愿我們一起用設計改變教育,用教育設計未來。
如果說,原生家庭可以在家庭空間塑造人,那我們想提出一個新的概念——“原生班級”。如果“原生家庭論”告訴我們:要教好孩子,從做好的父母,創造好的家庭開始。那“原生班級論”是不是可以告訴我們:要教好學生,從做好的老師,創造好的班級開始呢?
我們應該讓學生盡早認識到,無論成績高低都能取得成功,不要只盯著考試成績。不管是對成績優秀者還是對成績不佳者,這都是一種價值引導。
在這個充滿變革的時代,教育如何面向未來?學校如何升級換代?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無法逃避的問題,也是關乎國家未來發展的重大命題,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去實踐。
2019年11月23日-24日,在第二屆世界教育前沿論壇上,中國學校戰略發展咨詢專家沈祖蕓做了關于人工智能的分享。她認為,學校面對挑戰,但是教育必定繁榮。
“小學改革生龍活虎,初中改革有模有樣,高中改革裝模作樣?!背闪诉@些年中國教育的真實寫照,迫于高考的壓力,絕大多數高中選擇了“滿堂灌+題海戰術”的教學方式。孩子們一旦進入高中,就不得不面對嚴酷的應試體系。
我否定“虛概念”,否定“概念校長”,但我不是不要提升校長,而是希望倡導講述鮮活的校長,講述真概念,講述有意義的理想校長,講述校長的真實修為,還一個有血有肉的校長。
“任何計劃、任何方法本身都不能保證成功養育孩子......這意為著我們可以改變方法,但重要的是不要偏離教育意義?!边@是維也納共學村評價背后的態度和思考。
“學校1.0”有濃厚的農業時代的特征,以滿足讀寫算為主,有桌子、有講臺; “學校2.0”具有工業社會的鮮明特征,年齡是唯一的標簽,分科教學是它的顯著特征,不同的孩子經過學校的加工,走向社會;而“學校3.0”,則具有鮮明的生態社會特征,有分科課程,但科目之間的界限會變得不再鮮明。多樣的學習方式,滿足多樣的學習需求,注重個人、群體以及與自然彼此之間的關系建立。
關于學校文化建設,國家教育部、各地教育廳、市縣教育局都下發了不少文件,媒體也連續關注,如《人民教育》前幾年就有學校文化建設的???;還有各種會議、論壇專門來研討學校文化的。為什么這些年“學校文化”這么熱?
湖湘學校文化研究中心作為一家“專注學校文化,成就品牌教育”的公司,關注教育熱點,緊跟國家步伐,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十一月人才培養計劃的主題,讓公司員工通過自主搜集資料,制出演示文稿的方式去主動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和設計水平。
扎西德勒:讓學校文化“格?;ā笔㈤_雪域高原——西藏山南三所小學赴湘考察學校文化建設紀實
希望通過與山南三小的成功合作,打造出一張像格?;ㄒ粯屿n麗的學校文化建設名片,讓學校文化之花盛開雪域高原。